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

(来源:观点)曾撤回 IPO 的武侯高新现处上市辅导期,近年面临营收下滑及管理层频繁变动的问题,业绩与业务结构仍存有短板,转型情况受到重点关注。


(来源:观点)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图片来源于AI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

曾撤回 IPO 的武侯高新现处上市辅导期,近年面临营收下滑及管理层频繁变动的问题,业绩与业务结构仍存有短板,转型情况受到重点关注。

成立十八周年的武侯高新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持续推进深交所创业板冲击计划,而此前2020年其IPO申请因监管问询撤回,上市进程历经多次调整。

2025年上半年,其首次出现营收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9.6%,净利润增速也创历史新低,与A股同行22.4亿元的平均营收形成明显差距。

就在资本化攻坚的关键节点,武侯高新管理层迎来密集变动,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相继离任,新任人员均来自国资体系内部下调。

面对业绩瓶颈与治理调整,曾承载西部园区企业资本化探索意义的武侯高新,如何突破当前困境,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十八年之变

回顾武侯高新的发展历程,2007年10月9日,武侯高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的浪潮下正式成立。作为成都市武侯区国资办直属国有企业,其设立之初即承担起激活区域产业活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职能,成为武侯区产业布局优化与升级的重要实施主体。

2011年,该公司先后完成对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并斥资30亿元完成西部智谷项目一期开发。此后数年,特色产业载体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逐步构建起以数字经济、都市工业、微波射频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为武侯区产业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2017年,武侯高新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西部地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园区运营类国有企业。并随后于2020年4月披露IPO计划,拟募资9.05亿元,其中7.37亿元用于智·C8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1.68亿元用于三台县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探索成都市“飞地产业”发展模式。

上市历程并不那么顺利,7月24日、9月10日、10月30日,深交所就武侯高新的招商模式、员工数量及岗位设置合理性、同业竞争等问题曾先后三次发出问询函,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高度依赖武侯区政府招商部门信息共享开展招商工作”的情况,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相关细节。

面对监管多次问询,武侯高新于2020年11月宣布撤回IPO申请,持续7个月的上市进程中止。对于撤回原因,公司仅提及“因上市工作调整”,并提示相关信息以公开披露内容为准,后续上市计划未明确。

2021年起,武侯高新持续处于上市辅导阶段,保持着向深交所创业板推进上市的准备状态。

值得注意到的是,在武侯高新成立十八周年的关键节点,管理层频繁出现人事变动。2023年12月,原董事黄一平辞职;2024年3月,监事王凯、贺光春先后离任;同年7月,董事长谢勇因“个人工作安排”卸任,由张钟新接任。

据产城园区评论整理获悉,新任管理层均来自成都市武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或其控股公司,属于国资体系内的任职调整。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来源:产城园区评论整理

在上市推进的关键阶段,核心管理团队的变动引发市场关注,新任管理者能否快速熟悉企业运营、在保持战略连续性的同时挖掘新增长潜力,成为影响其资本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业绩遇瓶颈

根据产城园区评论统计,2025年上半年,陆家嘴张江高科苏州高新东湖高新等国企园区运营企业的总收入均值达22.4亿元,即便营收排名靠后的市北高新,也实现6亿元营收,且同比增幅达33.8%,行业整体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同期,武侯高新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9.6%,为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规模下滑,与A股国企高新产业园区运营企业的业绩差距明显。

净利润方面,武侯高新2025年上半年实现0.19亿元,同比增长率为历史最低水平;且自2022年起,公司净利润增速已呈现持续放缓态势,盈利能力减弱。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

此外,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武侯高新未实施任何形式的分红。这一情况不仅对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现金流状况与盈利质量面临的压力。

业务运营层面,西部智谷项目当前入住率维持在88%左右,租金水平为35-40元/㎡/月,同时需对部分企业给予50%的租金补贴,导致实际租金单价显著低于同区域同类项目。租金价格与入住率的双重因素,对资产利用效率形成制约。

数据显示,此前武侯高新40%的收入来自成都市武侯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租金贡献,服务增值业务与产业投资收益在营收中的占比极低,业务结构相对单一。

从A股上市审核标准来看,深交所创业板对拟上市企业的其中条件符合要求包括“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武侯高新当前持续下滑的业绩表现,暂未达到这一要求。

综合近年业绩数据,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武侯高新在净利润增速、营收规模稳定性及业务结构合理性等方面,与上市标准仍存在差距,业绩问题已成为其推进A股上市的重要挑战。

转A路漫漫

自启动相关筹备工作以来,武侯高新的A股上市之路始终在调整中推进,内部治理、业务结构、运营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导致其上市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内部治理稳定性是首要挑战。一年多时间内,武侯高新的董事、监事、董事长相继离任,核心管理团队的变动可能影响战略执行的连贯性,也易引发监管层对公司治理规范性的关注。

业务结构单一化构成实质性障碍。过度依赖租金收入的模式抗风险能力较弱,而服务增值业务的缺失也反映出公司运营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对比A股同行,张江高科通过产业投资孵化培育多元增长极,中新集团依托园区服务体系实现营收多元化,这些企业的经验恰好凸显了武侯高新当前的业务短板。

运营效率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发展压力。新项目投入尚未有效转化为收益,40%的空置率导致资产沉淀,持续的资金消耗对公司运营形成制约。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这种投入产出失衡的状态较难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不过,西部产业升级与成都城市规划也为武侯高新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成都推进新一轮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发展,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细分领域特色“园中园”项目,若将国资平台优势与区域产业资源相结合,有望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西部首个尝试登陆创业板的园区运营类国企,武侯高新的上市对西部园区国企资本化具有参考意义。其最终能否实现A股上市,关键取决于三大因素的发展走向:

一是管理层能否快速实现稳定过渡,明确并持续推进清晰的发展战略,确保各项业务平稳衔接;

二是能否借助区域战略机遇,突破对租金收入的依赖,构建载体运营+增值服务+产业投资的多轮驱动业务模式,培育多元化盈利增长点;

三是能否通过优化招商策略、提升服务能力等方式,有效降低资产空置率,将44.95亿元总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营收与利润增长,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盈利质量。

在西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若武侯高新能抓住机遇弥补短板,或可实现从区域载体运营商产业生态服务商的转型,为资本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解码高新丨频繁换将与西部升级下,武侯高新能否进阶A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8wh.cn/3192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