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02日
- 星期日
在狱中,伊万诺夫每天锻炼,目标不仅是摆脱囚服,更希望在普京面前重塑名声。他的请求是以普通士兵身份重返战场,对抗乌克兰军队。此举并非首次,早在瓦格纳雇佣兵集团,就已有囚犯通过参战换取自由。伊万诺夫似乎也想借此改变命运。
特朗普不光跟普京聊得热络,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后,话也说得特别直接。他跟泽连斯基说,别再打了,赶紧“停止杀戮,达成协议”,一方面别让更多人白白送死,另一方面也别再往这场战争里砸钱了——毕竟过去四年美国已经给乌克兰送了不少武器,从“海马斯”火箭炮到陆军战术导弹都有,现在美国自己也缺“战斧”这类装备,所以之前说的给乌克兰送“战斧”的事,直接给推迟了。特朗普还特意强调,“我觉得这场战争已经很接近结束了”,言下之意就是乌克兰别再硬撑,该谈就得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份和平计划的基础构架。其核心条款主要包括:双方同意沿当前战线停火并承诺不再推进前线;启动战俘交换;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机制,并设立战争重建资金支持;逐步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只有在俄罗斯同意资助乌克兰战后重建的情况下;以及通过谈判讨论被占地区的治理方式等。这些条款听上去既美好又合理,仿佛是开启和平之门的钥匙。然而,实际上,这些条款的可行性几乎堪忧,尤其是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
现代战争中,港口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们是物资运输和战略部署的关键通道。尼多弗勒提出,美军不应简单摧毁中国港口,而应通过“精确打击”保持其部分功能,以便未来保持对这一通道的经济依赖。虽然这一观点看似聪明,但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的战略收缩和经济焦虑。
塔利班的反复言论揭示了其复杂的内外部关系。虽说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是不同的组织,但它们共享民族血缘和意识形态。因此,塔利班显然不愿意对其“兄弟”采取严厉行动,因为这不仅涉及帮助巴基斯坦政府应对潜在威胁,也关乎其自身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巴基斯坦塔利班也是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谈判的筹码。
从公开信息来看,澳方此次的“委屈”说辞漏洞百出。澳国防部声称P-8A是在“国际空域”执行“例行海上巡逻任务”,但中国西沙群岛空域属于中国管辖范围是国际法明确认可的事实,澳军机不经许可擅自闯入,本身就是赤裸裸的主权侵犯。更值得注意的是,澳方在声明中刻意强调“两枚照明弹非常接近侦察机”“对机组人员构成风险”,却对自身军机为何会出现在中国领空、是否收到中方事先警告等关键信息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披露信息的做法,早已成为澳方的“标准化操作”——2022年5月、2025年2月,澳方两次派出P-8A在南海抵近侦察,事后均以类似话术指责中方,试图通过塑造“受害者”形象混淆国际视听,可每次都被中方公布的事实和证据戳破。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