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琼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了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他提到,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等四方面工作。
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关于货币政策,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国债买卖是我国去年推出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今年初,因债市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中国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操作。潘功胜表示,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潘功胜还透露了一项“在路上”的新政策: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潘功胜表示,对于新冠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项措施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谈及稳定币,潘功胜表示,近年来,市场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特别是稳定币不断涌现,但整体还处于发展早期。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对稳定币的发展普遍持审慎态度。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防范和处置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政策文件。“目前这些政策文件仍然有效。”潘功胜强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执法部门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同时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的发展。
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
潘功胜以四个“更好覆盖”,介绍了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方向,包括:更好覆盖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更好覆盖金融市场的运行,更好覆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更好覆盖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外溢影响。
潘功胜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首先是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比如在评估方面,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服务于宏观审慎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将在进一步完善后执行。
其次是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
再其次是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潘功胜还透露,正在考虑综合平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防范金融市场道德风险,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
最后是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在中央领导下,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